鸽磺胺类药物中毒综合防治方案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是防治鸽细菌性疾病和球虫病的常用药物。它们性质稳定、易于储藏、价廉物美,很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比常用的抗生素大,对鸽机体也有伤害作用,甚至可能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鸽子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差异很大。一般说来,纯种的鸽子比杂种的鸽子敏感,雏鸽比成年鸽敏感。
磺胺类药物中毒主要与药物的品种、剂量、使用时间及鸽的年龄有关,有些磺胺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一次误服大剂量的药物,或连续用药时间在7天以上,都能引起严重中毒。此外,幼龄、体质瘦弱的鸽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K时,更易中毒。
急性的病例,病鸽常表现鼻瘤苍白,有时还出现兴奋、摇头、惊厥、麻痹等神经症状。有时眼睑和鼻瘤也有出血。有些病鸽腹泻,严重的会死亡。发生轻度的磺胺类药物中毒时,机体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成年鸽也许无明显临诊症状,少数产蛋鸽出现食欲减退,产蛋减少;部分雏鸽有时表现为不活跃,采食减少,生长变慢。若长期慢性中毒,病鸽则表现为精神委顿,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全身虚弱,生长停滞,贫血,黄疸,下痢,粪便呈酱油色,有时也呈灰白色,呼吸困难;产蛋鸽产蛋量急剧减少,出现软壳蛋或薄壳蛋,蛋壳粗糙,最终鸽衰竭死亡。
目前,针对细菌性传染病和原虫病防治的药物很多,如有其他药可代替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确需使用时应选用含抗菌增效剂的磺胺类药物。使用磺胺类药物时,计算、称量要准确,搅拌应均匀,连续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天,尤其是对雏鸽使用磺胺喹噁啉及磺胺二甲嘧啶时更应注意。治疗肠道疾病时,应尽量选用在肠道内吸收率低的磺胺类药物,剂量不能太大,使用时间要严格控制;同时,应注意提高饲料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含量,供给充足的饮水。1月龄以下的雏鸽和产蛋鸽应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