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肠粘膜增厚、出血、有结节综合防治
解剖病死鸽时发现其肠道内有虫体,且肠黏膜增厚、出血、有结节,严重的可导致肠道阻塞,甚至会引起肠道破裂。这可能是鸽子感染了绦虫。鸽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在鸽的小肠引起的蠕虫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放养鸽比笼养鸽更易发生,能大群发病和引起死亡,对养鸽业危害较大。
幼鸽对绦虫的感染率较高。轻微的绦虫感染,一般无临诊症状。所以本病往往长期不被人们重视。严重的患病鸽表现精神委顿,羽毛失去光泽且粗细不整。发育受阻,站立不稳,居于一角,无神。高度衰弱与消瘦。经常发生腹泻,粪便呈黏状或泡沫状,有时带血,粪中常有脱离的绦虫体节,呈方形或长方形,白色不透明。有时从两腿开始麻痹,逐渐发展波及全身,最后死亡。有的还会继发营养缺乏症和其他肠道疾病,致使症状更明显。剖检可见肠管内有大量黏液,呈恶臭味,黏膜黄染。肠黏膜增厚、出血和有结节,结节中央凹陷,内有虫体或黄褐色凝乳样栓塞物,有的形成疣状溃疡,有的见有成团的虫体,严重的可形成肠阻塞,甚至出现肠破裂而引起腹膜炎。
预防本病应将幼鸽与商品鸽、种鸽分开饲养,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尤其要注意鸽舍周围环境卫生的改善,及时清除鸽场周围的污物杂草和乱砖瓦砾,填平低洼潮湿地段,以减少甚至消灭蚂蚁、蜗牛等中间宿主的生存。定期用杀虫剂喷洒鸽舍,以杀灭中间宿主。放养鸽群要定期驱虫,每年至少1~2次,驱虫药物可选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氯硝柳胺(灭绦灵)、吡喹酮等。为慎重起见,在大群驱虫之前,最好做少批驱虫试验,待确认安全后再全群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