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毛滴虫病症状表现
鸽毛滴虫病俗称鸽癀,又叫鸽口腔溃疡病,是由禽毛滴虫寄生在鸽子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4~14天,幼鸽最早发病可在4日龄,病
程通常为几天至3周。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以及死亡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虫体的毒力强弱、数量和鸽机体的抵抗力等。一般情况下,幼鸽可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并出现死亡,成年鸽多为无症状的带虫者。
根据虫体侵害部位的不同,鸽毛滴虫病有咽型、泄殖腔型、脐型和内脏型4种临诊表现类型。
1咽型:最为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致病型。病程较短,可在几天内死亡。病鸽往往由于摄入表面粗糙的谷物(如稻谷)或尖利的谷物(如破损的大豆与豆壳)或较粗的沙子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致使毛滴虫通过破损的黏膜而侵入体内。病鸽采食、饮水和呼吸困难,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下降,消化紊乱,嗉囊塌瘪,伸颈呈吞咽姿势。饮水增加,口腔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可流出青绿色的涎水,口中散发出恶臭味,腹泻。病鸽呼吸受阻,有轻微的“咕噜咕噜”声,有些病鸽张口摇头,使劲从口腔中甩出堵塞物--浅红色或黄色黏膜块。严重感染的幼鸽会很快消瘦,4~8天死亡,死前病鸽眼结膜、口黏膜发绀。
2泄殖腔型:多发生在刚开产的青年母鸽或难产的母鸽。表现为泄殖腔腔道狭窄,排泄困难,甚至粪便堆积于泄殖腔,恶臭,有时粪便带血。肛门周围羽毛被稀粪沾污,翅下垂,缩颈呆立,尾羽拖地,常呈企鹅状,最后全身消瘦,因衰竭而死亡。泄殖腔型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病型,应引起重视。
3脐型:这一类型较为少见。许多乳鸽从带虫的母鸽获得母源抗体而得到保护,因此最初几天能健康地生存,当巢盘和垫料被毛滴虫严重污染时,通过乳鸽未愈合的脐孔侵入而感染发病。病鸽表现精神呆滞,食欲减少,羽毛蓬松,消瘦,脐部皮下红肿甚至形成炎症或肿块。患病乳鸽抬头,伸颈,外观呈前轻后重姿势,行走困难,鸣声微弱,饮水和采食困难。有的发育不良而变成僵鸽,严重的会出现死亡。
4内脏型:本型往往由其他型发展而来,也可由大量食入被毛滴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发病。1月龄以内的乳鸽感染常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鸽常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少,饮水增加,下痢,粪便呈水样、黄色(又似硫黄色)、带泡沫,渐进性消瘦,龙骨似刀状。若入侵至呼吸道,可见病鸽张口呼吸,咳嗽,喘气,呈伸颈姿势。若入侵至肠道,则病鸽饮食废绝,羽毛松乱,震颤,排淡黄色糊状稀粪,迅速消瘦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