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结核病综合防治方案
鸽结核病是由禽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慢性,一旦侵入鸽群则长期存在,很难根除;患鸽失去饲养价值,生产性能及使用价值下降或丧失,最终慢性消耗而死。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均可感染此病。各种鸟类均可被禽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患畜和患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开放性病畜与病禽,可通过其粪、尿、口鼻分泌物等大量向外排菌。本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被病禽和病畜污染的环境(包括带有细菌的土壤和垫草),饲料和饮水是本病通过消化道传给健康动物的主要感染物。病畜或病禽喷出的飞沫和被污染的尘埃是引起消化道感染的主要感染物。禽舍被禽占用的时间越长,禽的密度越大,这种感染越容易发生。本病的潜伏期较长,2~12个月。病程发展慢,早期不见明显症状,幼鸽极少流行。
病鸽表现为呆立,精神委顿,衰弱。虽不影响食欲,但病鸽表现为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胸部肌肉明显萎缩,胸骨像刀一样凸出。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羽毛粗乱无光,病鸽严重贫血。肠道发生结核性溃疡时,可出现下痢。关节和骨髓发生结核时,则可见关节肿胀、跛行。最后全身衰竭而死。
本病重在预防。首先要对鸽群进行定期检疫,发现阳性鸽,立即隔离淘汰,鸽场彻底消毒,过6个月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检疫,直至所有的阳性鸽均被检出为止。鸽场若有禽结核发生,必须立即隔离淘汰,病死鸽不能随便乱丢,应烧毁或深埋;对鸽舍及一切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几个月之内最好不放入新鸽群,用福尔马林消毒。对鸽场新引进的鸽检疫隔离60天,再用禽结核菌素作再次检查,确定无此病后,方可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