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禽伤寒综合防治方案
禽伤寒是家禽的一种败血性疾病,呈散发。病程为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侵害成年鸽,幼鸽偶有感染。多数禽类易感。
本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多种禽混养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病鸽粪便、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污染的土壤、饮水和饲料、用具等都可成为传染源,被污染的种蛋也能传染。雏鸽的感染主要是由于种蛋带菌,在孵化期间相互传染,也可能在孵化后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禽或带菌禽而发生感染。此外,野禽、苍蝇以及饲养人员也都是传染本病的重要媒介。病愈鸽可带菌,不定期地通过粪便向外排出病原菌。因此,鸽场一旦发生本病,一般很难根除。
本病的潜伏期4~5天,急性病程2~10天,一般为1周左右。有些病禽在发病后第2天即出现死亡。慢性型病禽,多以局部感染为特征,可拖延至数星期,死亡率较低,大部分可以康复,变成带菌鸽。雏鸽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不良,
食欲停止,拉白色稀粪,呼吸困难,死亡率在10%~50%或以上。
鸽群中发生禽伤寒后,对重症鸽应及时淘汰处理,并对鸽舍和场地彻底消毒,更换表层土。对于轻病鸽要隔离治疗,治疗的同时,必须结合环境和用具的消毒,对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鸽粪要每天清除、堆积发酵;严防病鸽及其他患病动物进入鸽舍,不从有禽伤寒的地方引进新鸽;鸽群应在便于清洁消毒的鸽舍内饲养,以便发生疫病后能够及时清扫消毒,以消灭上批鸽群残留下来的病原菌;使用无沙门菌污染的饲料喂鸽子,最大限度地减少鸽群与病原菌接触的机会;鸽舍内应有防啮齿类动物的设施,控制芬蝇、蚊子、羽虱和鸽螨等昆虫侵袭鸽群,以消除环境中沙门菌的生存媒介。